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课题研究促发展 实践经验促成长——我校“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心理课题顺利结题

[发表时间]:2019-01-25 [来源]:

 

1月22日,海淀区教科院“十二五”教育规划群体课题“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健全人格培养研究”课题总结会在教科院四层阶梯教室举行,我校承担的子课题《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社团构建模式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践中的应用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结题证书,我校心理教师李丹被评为“课题研究优秀教师”。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挖掘,通过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社团模式的构建研究,从心理社团活动基地硬件建设、社团精神文化建设、社团组织构建、社团活动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基于校本学情的社团运作模式,以“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的舞台”的社团愿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与同伴互助挖掘、展示、固化其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社团主体活动分为“心理委员领导力系列培训”和“彩虹创艺生活馆”、“心理素质团队拓展活动”、“红十字青春善言行”、“生命成长教育主题沙龙”四大系列主题的“同伴教育实践活动”两个板块。“同伴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结合了个体成长辅导、团体动力、天赋发掘、生涯体验和学生自主管理等元素,通过关系建立、发现力量与赋能、经历成功、总结分享与展示、影响他人与发掘新动力五个结构化运作模块,成为了学生心理成长模拟社区的实践载体,帮助其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会学习、环境适应、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心理成长经验。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社团构建模式”的实践研究,是课题组根据林卫民校长提出的 “学校教育要将身体、心理以及生活训练的事以及持家能力的培养等纳入课程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有机平衡。”的教育理念的积极实践,“同伴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实施的生活训练活动,其本质是心理社会能力的积极实践,在刘宏利校长、李琳校长的指导与推动下,课题组通过开发多种形式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自主选择,以点带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得心理工作切入学生群体内部,既有广泛普及性,又有针对深入性。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心理特色工作的建设,开辟了我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5E56

 

附:部分心理社团活动主题列表

1. 学生领导力系列拓展活动:“规则的力量”、“目标引领成长”、“逆风飞翔 快乐成长”、“青春善言行 同伴促成长”小干部培训活动等;

2. “彩虹创艺生活馆”系列活动:“秘密花园放松舒压活动”、“创想故事会”、“知识竞赛贴条活动”、“日语心理剧活动”、“寿司制作活动”、“酸奶杯制作活动”、“犯罪心理与情绪管理”、“饼干烘焙活动”、“吐司披萨制作活动”、“神奇魔术师”“南瓜派 苹果派烘焙”、“圣诞流心面包烘焙”、“定向越野-寻找宝藏”、“你画我猜——团队建设”、“圣诞披萨烘焙活动”、“明星大侦探——头脑思维”等;

3.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同心鼓”、“能量传输”、“数字城堡”、“不倒森林”、“神笔马良”、“多米诺骨牌创新玩儿法”等。

4. 生命成长教育主题沙龙“团体沙盘体验”、“团体放松冥想”等。 

                                                  学生干部领导力素质拓展活动

                                              “小干部领导力训练”之“目标引领成长”

                                                   多米诺骨牌团队合作拓展活动

                                      “彩虹创艺生活馆”系列活动之“明星大侦探思维拓展”

                                                 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团队拓展活动

                                           “彩虹创艺生活馆”活动之“圣诞饼干烘焙”

                                          “彩虹创艺生活馆”系列活动之“神奇魔术师”

                                                                         (供稿:教科室     编辑:何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