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中生自编自导自演作品《梁祝mariposa》获西语微电影大赛冠军

发布日期:2019-04-01 信息来源:

3月25日,在西班牙使馆教育处主办的第五届西语微电影大赛中,我校高中西语班学生利用寒假自编自导自演的《梁祝mariposa》,在全球入围的15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经过层层决逐,取得了最高奖项。这是我校首次参加该比赛,并且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学校。

本次比赛的主题是“女性与教育”,主旨是讨论性别差异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带来的不同境遇。主创人员经过讨论,选定了《梁祝》这一经典中国民间传说进行二次创作,重新搭建故事逻辑,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与女性为争取这一平等权利所付出的牺牲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经过了一个寒假的拍摄,最终呈现出这一作品。

《梁祝mariposa》的主创团队成员包括:高二(1)班王曼丁、罗家祺、郭蔚然,高二(3)班 王忆雯、田孟轩;参与演出的同学还有高二(1)班的高静怡、张若雯,高二(6)班的朱哲文,指导教师为Inmaculada de Lahoz、张琳丰、陈佳琪。

为推动中国与西班牙两国间的教育协作、更好地为附校学生提供双语及多元文化教育,我校于2007年5月17日与西班牙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与西班牙教育处官方合作学校,根据协议,我校举办西英双语班,由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提供西班牙语外籍专家、指定教材,并定期派教学督导来附校监督西语教学工作。

为了巩固学生们的西班牙语,激发学生们对西语学习的兴趣,也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我校为学生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西语课外活动,不仅包括每学期在学校内部开展的西语活动,还包括了诸如参观、访问等许多西语外事接待活动。

针对高中西班牙语学生,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复语活动,包括实用性的西班牙留学讲座,DELE考前培训等;专业性的西班牙语戏剧排演,西班牙经典文学鉴赏会等;全面性的西语国家文化体验课(花式咖啡制作、中世纪欧洲生活、西班牙及拉美文学讲座等),西语国家音乐舞蹈学习等。

我校西班牙语学生还经常参加校内外重要的外事活动,2011年4月12日,西班牙首相萨巴特罗访问中国,附校西语班学生作为中国唯一学生代表团应西班牙驻华大使馆邀请,参加了西班牙首相于北京塞万提斯语言学院的西语演讲会。

2014年前任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参赞Maria女士来我校参加西语日活动,对学生的西语水平赞不绝口。同年西班牙国际知名大学阿尔卡拉大学副校长来我校参观,被参加接待的4名高中西语班同学的西语水平震撼,回国后立即决定给那些学生预录取资格,待其毕业后可直接申请进入该大学就读。

此外,我校已与多个西班牙知名高校签订了姊妹校交流协议和合作框架。从2015年起,每学期4月至5月,与首都马德里西斯内罗斯中学进行交流互访。目前,随着西语班学生人数的增加,我校正在积极寻找更多西班牙姊妹学校以便有更多的学生拥有对外交流的机会。

 

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来自导演的话

王曼丁

这部总时长17分半的短片,每一秒都凝结着我们团队的力量。

寒假前,外教Inma提议参加北京法国国际学校的微电影比赛。虽然我们五位西语高阶班的同学都没拍过微电影,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准备了。这是北京法国国际校今年举办的第五届电影比赛,主办方为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与以往四届一样,主题都是“性别”。在经过一系列商讨后,我们决定拍一部西语版本的《梁祝》。西语名译为Mariposa,意为蝴蝶。我们打算用梁祝来表达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女性该如何争夺自己的权利。

我们五个人一同改写了英文剧本,外教老师与我们在课堂上一起翻译成了西语。我自告奋勇地担任了导演的职位。

进入寒假后,我们准备开机了。但是现实总是骨感的,拍微电影真的没有我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我跟祝英台的扮演者罗家祺提前跑了北京城六个地方,就为了能找一个拍古装室内的镜头。因为梁祝是古装剧,总不能以咖啡厅为背景,所以我们找了一些古装酒店,最后经过比较,选定了一个性价最高的。室内的戏份相对而言比较好拍,因为是在我们租的房间里面,只有我们自己的拍摄成员,我们怎么演都无所谓;但更多的镜头是需要在室外拍摄的,比如我们在大观园、陶然亭等公园都取了景,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要顶着那么多游客的目光,穿着古装、说着西语、还演着戏,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们一起克服了这些不适应,在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成后,我深深地为大家的努力付出而感动。

另外一个比较难找的场地,就是学堂部分的拍摄地。最后是我哥伸出了援手,找他一个开密室逃脱的朋友,帮我们找了一个古风的密室逃脱的场地。因为是密室逃脱,房间里一个灯都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成员都从家里带了小台灯,在拍摄过程中这些各式各样的台灯成为了我们的光源。而且,因为这个密室逃脱场地事由地下室改造的,在我们的头顶上就是7号线地铁,每过两三分钟就有列车从我们的上方呼啸而过,这就导致现场收音的难度大大增加了,只能等到地铁经过了才能抓紧时间说几句对白。但除此之外,当天的拍摄在我们的默契配合下还是十分成功的。

当然,拍摄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许多插曲。因为人手不够,作为主要摄影师,我发现由于机位不够,拍出来的视频往往没有设想中的那么好。但所有演员都非常的努力,虽然我们都是初出茅庐,但每一个镜头都不用反复重拍,只用拍一两条就能过。在这一点上我也有些惭愧,因为有一天拍摄中我自己的台词没有背熟,浪费了大家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拍摄中,最令我心疼的是演员们需要在北京的寒冬里,穿着单薄的汉服在户外一演就是好几个小时。刚放寒假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天气还不是特别冷,我们抓紧拍了一些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的一些日常镜头。等到最寒冷的那几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当时已经临近开学了,但是还有重场戏——祝英台哭坟还没有拍,而且用来哭的也还没有着落。于是我半夜2:00从一堆硬纸壳中手工做出来了一个墓碑”,大家在最后的成片中也能看到这个道具没什么份量,在祝英台哭坟时老是晃,还好我们的女主角足够投入,没有受到道具的影响。说到那场戏,当时我认为祝英台在雪天哭坟,是非常有气氛、很加分的一点。但是天气是真的非常寒冷,当时我们在大观园拍摄这一幕,罗家祺穿着汉服,天上还飘着雪,哭坟的时候,她还需要直接跪在雪地上。梁山伯也穿着单薄的汉服,大家都冻得要失去知觉了,我在拍的时候还不小心从雪坡上滚了下来。

最最头疼的就是剪辑了。因为我实在是不会使用电脑视频剪辑软件,所以我在手机里下了五个视频剪app。我们一共拍了大概一百多个镜头,要把它们全部剪辑放在一个视频里面,着实是一件大工程。因为不会用电脑剪,只能盯着小小的手机屏幕,一看就看好几个小时。延时、慢动作、转场动画……每一段原视频都需要再加工。难度更大的是最后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特效,剪视频尚且是边学边做,特效我们就更不会了。所以我只能去网站上找一些授权过的素材,再筛选哪些蝴蝶飞的效果更合适,最后拼到我们的视频里。另外一项比较麻烦的是加背景音乐。手机视频剪辑软件因为授权问题,没法直接把我们选好的音乐加进去。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最后我跟罗家祺决定用她的手机外放音乐,用我的手机点录音,一时间,我们两个的手机歌单被清一色的古风音乐占据了。

最终,经过五天的拍摄和为时更长的剪辑,我们的首部微电影作品《Mariposa》终于诞生了。其实在我终于完成它的那一刻,早已忘了还要参加比赛,留在脑子里的都是这次拍摄的珍贵回忆。我很感谢同学们的努力付出与老师们的支持,感谢老师们给的这次机会和同学们的全力付出。当评委们公布获奖影片第一名是《Mariposa》时,我的心里百感交集,一切,尽在不言中。

(供稿:中学复语组   编辑:黄露    复核: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