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稻草人送冬,布林饼迎春,北外附校&北外俄院上演“谢肉节”跨文化派对!

发布日期:2025-03-03 信息来源:

2月24日,北外附校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共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俄罗斯谢肉节(Масленица)庆祝活动。谢肉节是东斯拉夫民族送冬迎春的重要传统节日,其文化意义与中国立春相似,象征着告别寒冬、迎接新生。活动当天,北外俄院的学子们走进北外附校,与小学、初中、高中的俄语学生齐聚一堂,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尝美食、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体验俄罗斯文化,探索中俄节日异同。 

制作传统稻草人“马斯列尼察”——告别寒冬,寄托希望

北外俄院的王兆玮同学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解了谢肉节稻草人“马斯列尼察(Масленица)”的寓意:“它既是冬天的化身,也承载着人们对旧岁的告别。焚烧稻草人的仪式,象征着将过去一年的烦恼与遗憾化为灰烬,迎接崭新的开始。” 在北外俄院学生的指导下,附校同学们用彩带、稻草和旧布料亲手捆扎稻草人,有的为“马斯列尼察”戴上围巾,有的用颜料画出笑脸,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稻草人跃然眼前。 

五年级(2)班刘子诚用力将稻草扎紧,笑着说:“我在稻草人上系了一条红围巾,俄院的哥哥说红色在俄罗斯代表胜利和热情。原来我们中国人喜欢的红色,在他们文化里也有特别的意义!”

舌尖上的谢肉节——布林饼里的“太阳味道”

“为什么俄罗斯人谢肉节必吃布林薄饼(блины)?”面对提问,北外俄院的夏晟博和郑喆同学用情景短剧揭晓答案:“圆如太阳、色似金轮的布林薄饼,是光明与温暖的象征!”他们幽默地类比道:“就像中国人立春吃春饼‘咬春’,俄罗斯人吃布林薄饼也是在‘咬太阳’呢!”活动现场,学生们围坐一堂,品尝了热腾腾的布林薄饼,奶香味的饼皮搭配果酱或酸奶油,甜美的滋味引来阵阵赞叹。 

初二(8)班的代辰同学一边往布林薄饼上涂抹酸奶油,一边感叹:“平时课本里总说‘布林薄饼象征太阳’,今天一口咬下去,真的有种‘把阳光吃进肚子’的感觉!原来食物才是最好的文化教科书!”

中俄文化知识竞赛——感受碰撞与共鸣

一场“中俄文化对对碰”知识竞赛将活动气氛带向高潮。竞赛题目涵盖谢肉节习俗、俄罗斯地理、中俄节日对比等,例如:“俄罗斯谢肉节最后一天‘宽恕日’的传统是什么?”“中国哪个节日与谢肉节寓意相似?”学生们分组抢答,时而紧张思考,时而欢呼雀跃。 

北外附校初一(11)班郭明赫同学分享道:“我一直以为俄罗斯节日更注重狂欢,没想到他们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宽恕日’和我们的春节一样,要和家人、朋友和解,这种对亲情和自然的敬畏,原来全世界都一样!”

北外俄院的车浩铭同学感慨道:“坐在北外附校教室里,桌上放着香甜的布林薄饼,身旁的中小学生正在扎着独特的稻草人。这场文化盛宴最动人的,不是对异域风情的猎奇,而是年轻心灵在跨文化对话中自然生长的理解力。文化的边界正在这些真实的互动中逐渐消融。或许这就是语言教育的真谛——在体验中让不同文明真正看见彼此。”

北外俄院带队教师曲锐老师表示:“本次活动以俄罗斯谢肉节为纽带,构建沉浸式语言实践场景,深化俄语学习的内涵。学生在品尝节日美食、制作传统手工艺等民俗互动中开展跨文化对话,让课本知识在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此次协同合作,打破学段壁垒,形成育人合力,为语言教育注入了鲜活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