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讲附校的故事——初中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日期:2021-07-08 信息来源:

在初中三年中,北外附校为初入中学的我搭建了多彩丰富的舞台,帮助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

在课程上,我认为最为出彩的是学校的提供的复语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们总会以单元主题的方式为我们引入新的词汇与语法知识,利于我们系统地学习德语。面对基础不扎实或有困难的同学,也总会予以耐心的指导和讲解,直到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为止。同时,我们还有轻松有趣的外教课程。外教的课程以全德语的形式呈现,课上常有做海报、玩游戏、写对话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在玩耍中学习,也锻炼了我们的复语写作、交流能力。

学校对复语的重视也体现在丰富的复语文化活动上,如圣诞集市、外语节、大使馆参观等活动。除校内活动之外,学校还开设了与姊妹校的交换活动。在2019年9月,德国圣莱昂罗特学校的学生们来到北外附校,在德瑞班的我承担了带领德国小伙伴逛校园、去食堂,在周末体验中国生活与文化的工作。11月时,本班的同学则赴德国,在交换游学的过程中我与寄宿家庭一起制作了蛋糕,并在周末一同出游。在学校,我们体验了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课程。参观的海德堡大学、施佩尔博物馆等景点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德国的文化与科技。不仅如此,这次交换也锻炼了我的人际交往和德语口语能力,更建立了跨国界的友谊。

学校的活动和课程为我搭建良好平台,使我的个人能力和素养得以提升。在德语学习上,我通过A2水平等级考试,并参加了dsd1级的考试。在三年中,我还取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海淀区红领巾奖章、海淀区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除活动课程外,我认为北外附校的动物园是一大特色。学校的动物园中有蓝孔雀、羊驼、鸸鹋等动物,园中还种植了各种学农活动的作物。每当在学习中感到疲惫或失去动力时,我总是在饭后或放学后到动物园散步。看到憨厚可爱的小动物和恣意生长的植物,心中的阴云便得以消散。动物园也是与同学们一起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学校的老师也是学校的亮点之一。在三年生活中,老师们为我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们予以了我们足够的关爱与关注。每当到办公室询问问题时,总能遇到老师们友善又和蔼的笑脸和耐心仔细的指导。记得在零模失利后,班主任朱老师为情绪崩溃的我递来了温水和巧克力,在安慰和关怀后与我有条理地分析我成绩下滑的原因。原本有些泄气的我在意识到问题后,在老师们的进一步帮助下,努力弥补漏洞,在一模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在中考前的二模中,我再一次面临了成绩下滑的危机,区排名掉到了两千九百多。回过头来,我想中考最终取得区排名八百的理想成绩,是因为二模后仍坚持先前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保持学习状态。同时,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也十分重要。


在毕业之际,我想对为我们搭建了良好平台的学校、提供悉心教导的老师、以及一直支持陪伴的父母表达由衷的感激。希望未来母校越来越好,也祝同学们前程似锦!

在北外附校的三年时光中,我获得了不少发掘自身潜力的机会,老师与同学的积极鼓励和支持让我得到了许多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我对学习与集体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课堂里,我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在英语演讲竞赛上,我磨练能力,收获自信;在OM校队中,我将奇思妙想化为现实……

初中三年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活动是初二时参加的OM比赛,在与队员的思维碰撞和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我收获了知识思路与欢声笑语,并最终获得了市一等奖,这些美好的回忆至今犹在我脑中萦绕。遗憾的是,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无缘国赛。

户籍的限制让我在求学路上多了一些坎坷,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下,我走出迷茫,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在北外附校昂扬向上的学风下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学习外语,提升自身能力,改正错误,并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北外附校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与奋斗的重要性,老师和同学的声声鼓励支持也让我在求学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

在北外附校的三年也是开拓眼界的三年,沉浸在多语种环境中,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与讲述下,在与同学的交流互助下,我的视野也从一些琐事上升到家国、国际大事,成为了心系祖国,胸怀大志的少年。在北外附校,我学会以理性的、多角度的思维辩证地看待问题。

  回望初中生活,在附校的教学楼里,回荡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欢声笑语,留下自己与伙伴们一起拼搏的汗水,这便是我的初中三年,有成长,有困难,有奋进,有快乐,在北外附校中,我绽放自己的青春,向未来展翅翱翔。

在北外附校的三年里,我由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了意气风发的少年,毕业之际,回顾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我想,它虽然不是最耀眼的,但也丰富多彩,记录着我的成长。

复语学习

初一刚入校时我选择的是德英复语班,两门外语都是小班教学,一周六节的课程中还包括了一到两次的外教课。作为从未接触过德语的零基础学生,我一开始很担心自己会跟不上课堂进度,学不会德语,但实际的上课体验打消了我的顾虑。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任又有耐心,即使我们一个语法点需要反复讲解,他们也不厌其烦,一直教到我们完全掌握为止。外教的课程则更加轻松有趣,利用全德语的ppt展示,做海报,玩游戏等方式引导我们边玩边学。我还发现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没怎么学过复语,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又有着老师的细心辅导,进步都很快。

学校对于我们的复语学习是十分重视的,每年都会有各种复语特色的活动,学习不同语种的同学聚在一起,展示多国文化,也提高了自己的复语水平,比如圣诞集市,戏剧表演等等。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初二时与德国的交流生项目,经过筛选的十名同学和初三的学长学姐们一起参加,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在学习中文的德国搭档。在接待了德国小伙伴来中国游学后,我们也前往德国,寄宿在小伙伴的家庭里。游学过程中,我们体验了德国学校的课程,游览了许多著名的景点,比如海德堡大学,学生监狱,施派尔科技博物馆等,还参加了真正的德式圣诞集市,在海德堡的购物街上尽情感受异域风情。在德国的两周,我们切身体会了德式生活,也正是它让我坚定了大学去德国留学,高中报考国际学校的志向。

参加活动

在复语特色之外,北外附校无疑是一个具有多样活动的学校,每年固定的外语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等都受到校领导乃至海淀教育局的重视。歌唱比赛,外语嘉年华,科技秀和英语配音等活动都不设门槛,充分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和感受的机会。在校外的比赛和活动上学校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比如我虽然在小学完全没有相关经验,却在老师的帮助下参与了两届OM,即奥林匹克头脑竞赛的比赛,还有幸去往上海和队友一起参加国赛,取得了北方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参加OM锻炼了我的独立思维,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而且开拓了我的视野,是很好的了解和见识世界的途径。

在校内活动的锻炼之下,我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在各种评选和竞赛中取得了多项荣誉,比如区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市级纸飞机比赛二等奖,海淀区征文比赛二等奖,DI万人大挑战二等奖等等。其中最有意义的,我想应该是我初二时获得的清河学区的“最美中学生”荣誉称号。每年都会由初二和初三的老师们分别挑出一名学生,和其他学校的代表一起进行演讲比赛,学区的老师们会选出优秀者评为“最美中学生”。比赛现场的其他选手都是各校精英,有的已出版了自己写的书,有的是中国外交的小大使,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获得这个称号的过程不仅蕴含着老师们对我能力的信任和认可,更激励着我向更好的自己奋进。

学习生活

初中的课程相较小学而言种类多,小升初衔接较为困难,我在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中年级排名才43,一度觉得自己的水平就这样了,以初中学业太繁忙了根本顾不过来为借口。但我的班主任潘老师非常负责,对同学们的要求很高,一直督促着我们追求卓越,比如每天早上的早读我们班学生都要早到十分钟,升旗和早操绝不允许迟到,几乎每天检查作业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还布置了周末锻炼和练字的打卡任务,这些当时觉得严苛的要求,现在看来却是为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了我们班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潘老师的高标准高要求使我快速取得了进步,在期中考试中考到了年级第二。

初二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对大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有的同学趁此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我却放松了学习,甚至仗着基础好就上课时不好好听讲,作业糊弄了事。因为初二的怠慢,初三的零模考试中我退步到了年级的二三十名,一模海淀区排名3300多,惨痛的失败让我恍然惊醒,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我方才醒悟,开始尽最大努力弥补,向顶峰冲刺。从那之后,我每天比以前多学习将近两个小时,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找老师问题或完成作业,这样回家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复习,根据个人情况查漏补缺,集中练习。海淀区排名从一模的3300名到二模的2100,再到最终中考的1400,现在想来,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如何学习,最重要的都是学习态度和自我管理。

为这三年来我取得的进步和成长,我衷心地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对学生的栽培,老师们尽心尽力的教导和鼓励,父母的爱和陪伴,也感谢为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的自己。离别之际,希望母校越来越好,同学们前程似锦!Ich wünsche Ihnen eine glänzende Zuku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