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学系列报道】日本垃圾处理与防灾教育
发布日期:2015-10-13 信息来源:
9月30日,在日本游学的尾声,我们参观了福生市的福生垃圾处理站和东京消防厅立川都民防灾教育中心,深刻感受到了日本对垃圾处理与防灾教育的重视。
福生垃圾处理站成立于1995年,占地9325平方米,日处理能力33吨(5小时),最令我惊奇也感到复杂的是垃圾的分类,比如,是否可燃,是否可再利用,是否可融化,是否有颜色,是否用某种材料制成。日本处理垃圾的过程是,公民先大致将垃圾分类,扔进垃圾场;第一层工人将公民分好的垃圾再次进行分类与检验,将机器无法处理的取出;第二层工人在每一类中,再次分类,检验,例如瓶子回收的车间中,会由人工分出颜色,每一种颜色的瓶子再由机器处理;最后,该烧的烧,该埋的埋,可利用的再利用。
其实在垃圾站的时候,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不是高科技的处理设备,也不是资源再利用的产品,而是垃圾站本身。这个垃圾站不像中国的垃圾站一般,去过中国的垃圾站的人都知道,那里面的气味,已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任何垃圾都是一铲子埋下,但日本的垃圾场,已经整理好的垃圾,譬如压缩完的铝罐,全部是整整齐齐的放在一旁,没有丝毫杂乱的感觉,垃圾厂内没有恶臭,都是正常新鲜空气的味道。垃圾场原来也可以那么整洁。
垃圾是人为的,所以需要处理,但还有些自然的灾难,便需要预防了。在东京消防厅立川都民防灾教育中心,我们开展了5个项目活动,分别是灭火器使用、AED使用、烟雾逃离体验、地震体验、观看防灾教育视频。在这些项目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地震体验。体验中,最高的震级是7级,这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同时也感受到了日本对地震预防的重视。
(初三4班 邓永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