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研究】教育路漫漫 书香能致远——记生化教研组阅读分享活动
发布日期:2022-03-03 信息来源: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像这样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我相信大家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读书的重要性像是根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作为教师,我们貌似是离书籍最近的人,但除了教材书,你是否在阅读各种类型的书?
2022年3月3日,生化教研组聚在一起,让阅读发生。同读《泥土集:顾明远教育论文和随笔》,分享感悟。本次活动王学辉、笱秀丽、崔淑珍、李艳颖四位老师进行了阅读分享。
当前社会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可以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环境,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在新时代是一个学习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教学主体应该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把现存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在思考中慢慢探索,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此外,崔淑珍老师还向大家着重的介绍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苏霍姆林斯基短暂的52年的生命中,却有41本著作,发表600多篇文章。而他著作良多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字:坚持。坚持听课,与他人交流探讨;坚持当教师,始终在教学前沿;坚持读书,就是上战场也不忘阅读。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读书不难,贵在坚持。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过去我们讲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那么教师就要学习。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师要把学生教好,就必须更要注重学习。教师只有一桶水恐怕不行了,还得有源源不断的流水。因此,阅读就变得更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