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童年 多彩课程——小学课外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22-01-13 信息来源:
绿茵场上奔跑的足球少年尽情挥洒汗水;舞蹈教室里“跃动精灵”跟随音乐律动,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崭新的游泳馆里,“美人鱼”跃入舞池,水花激荡;艺术天地中“小匠人”走近陶艺世界,“陶”出精彩;创客中心里小小编程员正在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打开通向未来的科技之门……伴随“双减”政策落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参加美育和体育活动”——这个当下渐成主流的观点,在我校已坚持了10多个年头。
一直以来,我校小学教育坚守“要把儿童当儿童”的教育准则,认真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和“双减”文件精神,以优化课程结构、遵循教育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建立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科技创客、心理健康教育等课外教育课程体系,修建了田园牧场、华成创客中心、游泳馆、武术馆、陶艺坊、艺术中心、舞蹈排练厅等室内外场馆,优化了场馆内教学设施,为课外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及有力支撑。开设了60多门课外教育课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视野的开拓、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冰球队、大型行进管乐队、交响乐团、舞蹈团、京剧团、合唱团、古筝社团、啦啦操队、武术队、田径队、OM研究院等社团在各级活动和比赛中频频获奖;足球、网球、沙画、陶艺、皮影、摄影、戏剧、微电影等社团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小学武术队、田径队、交响乐团、游泳队、冰球队、舞蹈团、京剧团等在市、区比赛中频频获奖。我校因此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北京市教师校本培训示范校、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海淀区复语教研基地,海淀区科技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等。
【多彩体育课程,传承体育精神】
作为体育课的延伸,课外课程通过开展学生最喜爱和最擅长的活动,构建符合儿童建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新课堂体系,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活跃校园气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健康和个性需求。
我校小学体育组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致力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了学生愿学、乐学、勤学的活动氛围,开设了15类17支队伍的社团选修课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冰球、短式网球、武术、啦啦操、拉丁舞、流行舞、游泳、体适能、队列滑、围棋,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更是挖掘了学生的运动潜能,从而使学生发展运动特长,在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国家、市区各类体育比赛中屡获佳绩。我校田径队在海淀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在2019年我校冰球队获得第四届海淀区中小学生冰球联赛乙组(代表清河学区)冠军。多次参加北京市冰球联赛、冰球邀请赛等获得过前三名、前四名的成绩。我校有多名冰球队员代表海淀区队参加了北京市第历届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为我校和海淀区赢得了荣誉。鹏鶱武术队连续多年在国家级、市级武术比赛中荣获个人冠军达150余人次。拉丁舞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项目)比赛中荣获多个单人项目第一名。篮球队2019年参加清河学区篮球联赛获得冠军,2021年七月参加北京市小篮球联赛(昌平南赛区)获得季军。足球队获得清河学区冠军,位列海淀区16强。足球队1队郑智艺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家级、国际交流赛,分别获得U7、U8、U9最佳射手金靴奖,2021年获得海淀区超级足球联赛射手榜前七。我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向美而行,以美育人】
我校小学美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发了23类18个社团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外艺术课程,包含合唱、舞蹈、交响乐、行进管乐、戏曲、戏剧表演、古筝、非洲鼓、软笔书法、篆刻、少儿创意绘画、皮影、创意纸黏土、创意折纸、儿童国画、沙画、陶艺、茶艺、泥塑、藏书票、动漫人物、摄影、微景观制作,既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又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近几年来,小学艺术教育成绩斐然,小学生舞蹈团在2021年代表海淀区参加首都教育系统“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教育活动并获得2021年海淀区艺术节舞蹈展演金奖,在本届北京市艺术节展演中,与中关村三小、中关村二小等学校共同获得最高奖;行进管乐团获得第一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器乐展演全国一等奖、第二届DCA亚洲行进鼓乐联盟锦标赛金奖、第五届津宝行进艺术大奖赛金奖;小学童声合唱团获得2021年海淀区艺术节合唱展演金奖、参加海淀区团委《未来之光》MV的拍摄、参加中宣部中法冬奥交流活动、参加2021海淀区团委科技“中关村数字音乐节”演出;小学戏剧社团获得2021年海淀区朗诵展演金奖;京剧团获得2021年海淀区艺术节戏剧展演戏曲类银奖,还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元旦特别节目《时代新人说》;古筝团获得2020年“国戏杯”民族器乐展演金奖。2020年,我校成立了小、初、高青少年交响乐团,200多名演奏14种乐器的“小小演奏家”参加了202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庆活动。美术学科每年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海淀区艺术节、海淀区科学幻想画比赛、海淀区中小学生叶画比赛、海淀区阳光少年主题绘画活动、“兰亭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我和我的祖国”——首届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征集活动、北京市“国戏杯”中小学生戏曲绘画大赛、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艺术品征集活动、全国少儿皮影传习成果展演等多项美术类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因此被评定为海淀区首批戏剧教育基地校、2021年被评为海淀区艺术教育示范校、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基地、海淀区红领巾通讯社校园记者站,“希望中国”青少年教育戏剧示范基地。
【以劳动教育锻造新时代好少年】
我校小学依托学校田园牧场开设了具有劳动性教育的植物栽培、自然笔记与志愿者课程。通过在自然知识上的专业性、情境创设上的趣味性、生态物种上的丰富性,为学生观察素养提升创造良好的契机、环境和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理解力,使其与自然世界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通过观察、实践、记录、交流、思考、研究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然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养护动植物,给更多学有余力,对动植物感兴趣的学生创设的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小学在田园牧场内开辟出试验田供社团学生学习实践,学生分工分组合作,尝试培育植物,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为其提供育苗服务,期望在繁杂的城市中有一片安静的田野,帮助学生学习、沉思、成长,使得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我校也被列入海淀区首批“劳动特色实验学校”。
【打造智慧校园,播撒科技强国的种子】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为拓展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提升基础学力、综合知识能力、核心素养和关键技能,小学充分利用田园牧场、华成创客中心、信息教室等现代化场馆设施,开设了15类11个社团的课外课程,包含科普剧、Arduino、微电影、创新思维、机器人、Python、计算学新说、纸模航模、3D打印、研究性学习、卡普乐模型搭建、Scratch小猫创意、探秘星空、OM头脑风暴、创意电子编程。通过科技类课外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动手实践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力和创造力。科学教研组坚持以赛促研,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竞赛并屡获佳绩。研究性学习社团连续三年荣获北京市科学建议奖建言献策活动一等奖,北京市、海淀区金鹏科技论坛活动一、二等奖,其中,发明创造类作品《无缝防夹手门》已成功申请专利。“美团外卖”战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RoboCom精英赛MakeX星际探索项目中获全国冠军。单片机社团队员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展示交流活动分别荣获个人一等奖以及团体一等奖。在2019年全国DI创意思维大赛中我校斩获全国DI创意创新奖、2021年海淀区DI万人大挑战团体第一名,队员们曾在头脑奥林匹克全球赛中打破当年的JENGA纪录。连续五年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一等奖。围棋社团多名学生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生智力运动会冠军。我校在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观鸟赛、2021年海淀区中小学生水箭竞赛中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因积极参与市区级科普活动,成为北京科普资源联盟会员单位;被评为海淀区科技教育示范校。
【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践行国际理解教育】
为深入开展我校“一生好习惯,一副好口才,一门好外语,一手好书法,一流好文章”的“五个一”工程,我校开设了小记者、Dream Engine英语戏剧社和复语社团选修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小记者社团通过对学生的各项理论指导,使其掌握在各种活动中进行采访、撰写、编辑的技巧,培养小记者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应变能力,提高小记者的综合素质,让小记者感受到做记者的乐趣和职责,初步掌握采访技巧,处理信息的方法。我校小记者社团成立至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小记者纪实报道学校跳蚤市场、小记者走进校级星级社团进行采访报道以及“双减”政策下“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你的压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主题采访活动等。丰富的社会实践为小记者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途径和发表作品的机会,同时,也为小记者们探索发现自己的潜能,尽早准备生涯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尝试,真正把“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落到实处。
英语戏剧社团引导学生通过对戏剧的体验与学习强化学生英语沟通及表达能力,善用衍生的意念去表达自我,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透过动作和张力去制造主题,通过对戏剧的体验与学习让学生思考关于空间及时间的复杂问题,同时提升了肢体协调性和学生间的协助能力。在2019年度“希望中国”双语文化艺术节第十届“希望中国”青少年教育戏剧全国年度终评中,戏剧社选送的《朋友》荣获全国一等奖;在2021年度“希望中国”双语文化节第十二届“希望中国”青少年戏剧北京市决选中,戏剧社选送的《爱心树》获北京市“特等奖”。在2021年度“希望中国”双语文化节第十二届“希望中国”青少年戏剧全国决选中,《爱心树》再创佳绩,获在全国“特等奖”、“最佳课本剧奖”,学生曾钰萱获“最佳女主角”。
我校小学从五年级开始开设德语、西语、法语、日语、俄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复语课程),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多文化思维、提升学生的外语素养,与学生一起分享语言学习的快乐、感受多语种文化的魅力。复语课程采用“一条龙”教学策略,可以一直延伸至我校高中阶段,并在初、高中阶段组织学生参与复语的国际化标准语言考试,为成为“复语复合型”国际化预备英才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我校与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姊妹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交流活动、国际研学旅行课程以及云端主题项目研究性学习,以此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
【倾心呵护 助力成长】
为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社会情绪能力,我校开设了心理社团和选修课程,依据社会情绪能力学习理论及海淀区《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社团构建模式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基于校本学情的社团、选修课运作模式。以“共建和谐校园 预防校园欺凌,推动非暴力和平文化的传播行动”为工作主旨,以“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为愿景,以“同伴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与同伴互助挖掘心理潜能。心理老师带领各班心理委员组织开展面向五、六年级全体学生自主选择的人际团体活动。“心理世界探秘之情绪与人际”心理选修课、“欢乐人际碰碰车”、“人际面具你我他”、“音乐绘画放松沙龙”等经典主题活动,成为了学生心理成长模拟社区的实践载体,帮助其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学会学习等方面的心理成长经验。
【阅百年历程 做红色传人】
在北外附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在课堂上,他们参与一系列体验式、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我校小学打破学科界限,依托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立足于多学科、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馆校合作,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活动体验与讲解,感悟历史、艺术、地理、科学、外语等多元文化知识。通过课外实践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依托社会大课堂,统筹实践活动各环节,五育并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国际化预备英才。18名小学生荣获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小小讲解员”志愿者称号,10名小学生被授予“三山五园小守护者”称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校将继续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积极推动课程建设,完善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力和专业化程度,贯彻落实以“全员参与,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展示个性”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活动。
(供稿人:小学教导处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