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春期女儿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13-01-05 信息来源:

青春期,是美丽生命的清扬绽放,也是叛逆呐喊的刻骨铭记。《给青春期女儿的十封信》为所有青春儿女无所适从的父母们打开了一扇沟通的窗户。在短短的十封信中,一个母亲勇敢而又真诚地和女儿谈论了那些看上去简单却一直留有心结的话题:身体、性、异性、初恋、生理健康、审美,最关键还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法则。

亲爱的Melody

妈妈发现你是个爱美的女孩子,从童年开始你就知道要照镜子,喜欢鲜艳的颜色,爱芭比的衣服,你也会偷偷地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穿着妈妈的高跟鞋跳舞。当你渐渐长大后你对自己的着装和发型都有了很高的要求。恭喜你,你是一个有爱美之心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不是过分的炫耀,一切都不算离谱。爱美首先要懂美,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审美观了。青春期的孩子最爱美,也是最想表现美,同时在这个阶段也会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对“美”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你们知识和阅历有限,审美观念难免有偏差,通常就会有以下这些表现:

第一追求自身角色的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注意自己的高矮、美丑,爱照镜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注重包装自己,可能会出现“赶时髦”,“追新潮”的思想,女孩们更会为身材不够苗条而不敢吃饭,出现厌食心理。

第二追求异性美。身体的发育激发了对异性的神秘感,开始留意和关注身边的异性,在自己的大脑中虚拟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有的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造成审美意识的扭曲和偏航,对真假、美丑、善恶不分,容易诱发很多不良后果。

第三追求偶像美。中学生把偶像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但如何欣赏美却一无所知。而且这个世界的偶像也会犯错误,如果没有好的是非辨别能力,也容易行为发生偏差。

时代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影响着你们这一代人。审美的个性化开始走强,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让青少年变得大胆和主动,敢于宣扬自己与主流文化迥然各异的审美特色,敢于表达自己“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当形形色色新颖的、奇异的、陌生的事物、现象涌来时,你们总是率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韩寒的《三重门》、《长安乱》,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和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等作品成就了“青春文学热”;网络上充满荒诞喜剧色彩的“芙蓉姐姐”、“后舍男生”、“红衣主教”成为了你们的话题偶像,在审美趣味日趋丰富精彩的同时,标新立异强调自我个性的审美追求成为你们一代人的标志。对此,妈妈不想评判你们这种带着明显消遣性的审美趣味,但妈妈希望你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爱美但不轻易随大流,并在爱美的过程中享受美。

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统一,内在美才最重要。妈妈建议你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内在美,培养自己的内在美。你或许还记有一次我们曾在一个高级的五星级酒店大堂等人,一位时髦漂亮的女郎不知为何与服务生发生了冲突,竟然高声开骂,当时妈妈看到你皱起了眉头,发现你已经流露出反感的讯息了,因为我们都讨厌这样光有外表没有修养的女性。

中国著名的冰上皇后杨杨,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总能吸引眼球。她曾这样说道:“其实我也没有打扮,我想是自信的缘故吧,美丽不光是容颜,只要有自信,就可以变得更美一些,我在冰场上给别人留下了速度之美,生活中则是大方随和之美。”而美国好莱坞老牌明星梅丽尔斯特里普在14岁时非常失落,她说多数女孩比她美丽千百倍,她的鼻子太大,嘴太宽,脸又是蛋形,再配上一头黑发,她觉得她自己和死鱼差不多。直到进入耶鲁大学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愚蠢,成熟的思想和新锐的知识让她感到自己成为了真正的女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她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好品质,从此增强了自信。蜕变后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日后终于成了美女如云的好莱坞一棵奇葩。

妈妈不反对你注重自己的仪表美,因为妈妈和你一样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仪表,这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那么作为学生怎样才有仪表美呢。首先修饰打扮应以清雅素淡、大方自然、洒脱活泼为主,要显出青春的朝气和魅力。同时更要适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提倡简朴,注意经济耐用。要整洁宽松,有利于健康;要注意场合,不标新立异。总而言之,中学生应该有健康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

妈妈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