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发布日期:2013-06-06 信息来源:
健康是21世纪人们最大追求之一,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健康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求的。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失去意义。中学生更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对此,心理专家给社会提出六条忠告:一、成人比成功更重要;二、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三、经历比名次更重要;四、付出比索取更重要;五、对话比对抗更重要;六、激励比指责更重要。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心理小问题,我们归纳整理后做以下回答:
一.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心理上的概念:
1、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仅仅具备没有残疾、没有疾患和身体结实这样的条件还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因此,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陈学诗先生说:“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综合考虑”,“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指一个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2、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问答
1、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健康的情绪;(2)良好的意志和品质;(3)和谐的人际关系
2、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点?
主要有:(1)产生成人感;(2)独立性和依赖性;(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4) 自尊心增强;(5)片面性和表面性;(6)隐秘性心理表现;(7)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3、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1)对性发育的困感不解;(2)独立意向发展很快;(3)伙伴关系密切;(4)认识社会的能力不够高;(5)学习压力重;(6)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4、如何促使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要发扬思想敏捷,对新生事物敏感、勇敢、热情、有朝气、积极向上等优点;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
5、怎样与异性交往?
(1)男女交往做到互尊互爱,既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同性,又要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异性;(2)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轻易表达对异性的好感, 更不要随便给异性同学写信;(3)举止端庄,以礼待人;(4)坚持集体交往,不要与异性单独接触;不单独给异性赠送礼物;也不要单独接受异性的馈赠;(5)明辩是非,增强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
6、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1)男女平等、尊重女性;(2)自尊自爱,约束自己; (3)男女交往,互尊互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三、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我感到这么孤独?】
解答: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其实常常是你们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因为你们正在经历很多的身体和情感的变化。你们觉得其他青少年不会经历同样的情感和同样的变化,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交流一些比较私密的问题,从心理上感觉很孤独。但是实际上你们大多数人在经历同样的问题!和你的朋友谈谈,问一下他们的感受,你们能够互相帮助。另外,也可以为别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常常让你自己觉得被需要而且自己很重要,从而排解孤独感。
【问题二:我常常很情绪化也很容易激动,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解答:青春期是一个变化很大的时期。有人用疾风暴雨来形容这一时期,这个过程中身体里的荷尔蒙(性激素)的变化让你的情绪变化很大,也许这一刻快乐,下一刻悲伤!寻找一个自己信任的成年人(父母、老师或叔叔阿姨)、知心朋友或者心理医生,和他们讨论你的情绪。倾诉、发泄、散步、骑自行车或参加体育运动都可以帮助身体放松,进而带来情绪的好转。
【问题三:为什么我没有朋友,也没人懂我?】
解答:每两个人之间的友情都是不一样的,友情并不是电视剧或者某本书里定义好的那样,或者长久而平淡的,或者短暂而深刻的……有时候是对友情的那些定义困住了我们,阻碍我们去感受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们总是要求他要懂我、原谅我的缺点、对我忠诚……实际上,想要朋友,不能想这么多,只要微笑地伸出一只手,就可以了。消除对朋友的界定,给别人接触自己的机会,才能打开心门。还有一件事,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不同类型,不同性格,每个朋友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出现一个完美朋友。我们需要在众多朋友身上,综合实现我们的“人际需要”和“社会支持”。有句话说“没人能同你一起成长”,走在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都会陪你走一段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在很晚才来陪你……每个人都懂你一些,却也不完全懂你,这是必然。
【问题四:我觉得自己现在成熟多了,可是我父母对待我好像还是对小孩子一样,我做什么能使他们放松些?】
解答: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不是唯一经历变化的人。父母往往会害怕失去控制,不能保护他们的孩子。他们可能反应为“刹车”踩得太狠。如果你的行为证明你是可靠的和负责的人,你就很可能会看到他们会放松并且给你更多的自由。建议你找家里的其他长辈,让他们找你的父母谈有关如何对待成长的孩子的问题,使他们逐渐能够改变对待你的态度。
【问题五:为什么我总是缺乏安全感?】
解答:这个世界上,估计没有人会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安全感。这是因为我们对未知的事总有一些担心,害怕自己控制不了它。我们总会在吃一个陌生的水果前,害怕它是有毒的……其实如果真的咬一口,或许觉得它还蛮甜的。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安全感,也不必大惊小怪,这很正常,路人甲路人乙也和你一样。但请你注意的是,你越不敢咬这个水果,却还拿着它时,就会越缺乏安全感。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干脆咬上一口,另一个就是头也不回地丢了它。身在矛盾之中,才是不安的根源,别让自己那么为难,才是保证安全感的最佳方法。
【问题六:怎样才能忘记不快乐?】
解答: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先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不快乐呢?”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未完成事件”,指曾经让人不快乐的事,会被记录下来,留在那等待未来的自己来完成它。比如丢了心爱的狗,当众出丑,朋友分别,爱人分手……这些不快乐都被记住了,几年之后,你养了两只活泼的狗,成了演讲家,有了新朋友,找到最适合的人结婚——你默默地完成了之前被记录为“不快乐”的那些事,把它们重新标记为快乐。你看,不快乐并不是只能被忘记的,它之所以不愿离你而去,时不时逗留在你心里,就是为了提醒你“快乐在哪里”。不快乐是被我们记录下来的一些“自我考验”,等着成熟一些的自己回来解决,当25岁的你,可以解决16岁时留下的某个不快乐时,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我真的长大了!”所以,不快乐不必忘记,放着就好,早晚你会搞定它的。
【问题七:我的性格好不好?】
解答:性格没有好与坏,内向、外向都可以是好性格。只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什么样的性格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都有机会成为好性格。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决定自己性格好坏的,只有是否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一件事。多了解一些自己,就能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性格美丽的部分,并适当的隐藏和修饰性格里尖锐的部分;而接纳自己,就是少和别人对比,尽量不把事情的成败和性格挂钩——“性格决定成败”只是口号,不是生活,生活的真相是“接纳自己决定成败”,只要你可以欣赏自己,你就会懂得如何去给自己机会成功,同样,你也会懂如何让你的性格每天变美一厘米。
【问题八: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
解答:我们小时候,都接受父母无偿的付出,父母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爱——只要你爱他们,父母就心甘情愿的付出。所以我们总会以为“付出换回爱这个公式是成立的”,但在其他人际交往中,这个等式并不成立。就好比你制作了一件名叫“我爱你”的商品,对方并不想买,他甚至可以拿起来把玩一下,然后再放下,这是他的权利,谁都没有权利逼着别人买自己的东西。“我爱你”不一定能换来对方也爱你,甘心付出和必须接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你付出是因为你愿意,如果在付出前,你没有考虑对方愿不愿意接受,这也是一种自私,对方当然有权选择不接受。我们都知道,接受了别人的付出却没能力偿还,都会内疚不安的,所以拒绝反而是很体贴的选择。这世界上很多事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比如天天练习,就熟能生巧。但只有人际关系,是不能一厢情愿的用付出交换的。只有不算这笔帐,才能快乐的去爱。
【问题九:压力很大,失眠怎么办? 】
解答: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成长的动力,在日间的学习工作中,有一些压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的压力一个时间表,就像我们的生物钟一样,压力也需要一个“压力钟”,在早晨学习时,压力可以释放,但在晚上休息时,压力就要停止释放。当我们的学习工作变化、或有突发的事件时,压力变大,“压力钟”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才能重新运转。所以,有偶尔的失眠,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压力钟”升级。首先,要在早上精力充沛时叫醒压力。比如每天起床后,制定日程表,把可以应对压力的事,安排在内。比如快要英语考试了压力大,那早上可以计划背50个单词;单位要考核压力大,那就计划多干点活冲刺一把。然后黄昏时,该请压力变小一些了,就做一些减压的事,比如吃美食、运动、唱歌、看电影等……切忌不要等到快睡觉才减压。这样到了快睡觉时,你的压力和精力都已经释放了,并且当你白天做了一些应对压力的努力后,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自然就能轻松的入睡了。持续这样一周,自然可以形成新的“压力钟”,找回你的三秒钟熟睡能力。
【问题十:心理测验结果不佳,就说明我心理有病吗?】
解答:单一的心理测试结果是不能评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就像不能用体重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网络上那些自动计算结果的心理测验,大多都是不准的。心理测验对心理健康的考察,需要在权威机构,由专业的心理测量师来测验。比较准确的心理测验,首先题目很多,一般在100题以上,并且经过抽样检验,信度效度都达标,有较新的常模。并且有专业人员对你的测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就算这样出来的心理测验结果,也只是对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心理疾病的诊断还需要行为观察、生理反应、情绪反应等其他指标,根据我国的心理卫生条例,只有医院的心理门诊才可以下这个诊断。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测量师都没有这个权利。
下一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