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探究 合作 成长——记北外附校中学生第17周升旗仪式

发布日期:2011-12-20 信息来源:

2011年12月19日上午,我校中学部全体师生、学校领导及行政部门员工在操场隆重集会,举行北外附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7周升旗仪式。来自高一(1)班张彼得和朱宸两位同学分别用中英双语作了大会主持。主持人首先对来自高二(4)班的升旗手邵梦潇同学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与此同时,该同学登台亮相。高一年级同学组成的国旗护卫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把国旗护送至升旗台。在全体师生注目礼中,护旗手奋力将国旗抛向空中,伴着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中再一次冉冉升起在北外附校的上空。

升国旗、奏国歌礼毕后,高二年级李连秋老师作了题为《探究 合作 成长——让自主学习发生》的国旗下主题发言。李老师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她说,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李老师从培养目标、角色转换、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论述,最后,李老师希望研究性学习能够点燃同学们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让学生成长起来,让自主学习不断发生。发言结束后,主持人接着宣读了“2010-2011学年度海淀区研究性学习”获奖学生及指导老师名单;并请获奖师生上台,由常务副校长王彤和德育处主任杨磊为他们颁发获奖证书。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团的建设是构建德育阵地的重要保障,我校历来重视师生的德育教育,定期开展团校培训和社团活动,把团建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在主管德育的常务副校长王彤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团委老师的辛勤付出下,我校团委的工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在争创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活动中表现突出,校团委被授予“海淀团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团委书记杜博老师被授予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最后,主持人宣布了上周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和“优秀宿舍”的寝室,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我校中学生第17周升旗仪式圆满结束!

附:李连秋老师发言稿——《探究 合作 成长——让自主学习发生》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晨好:

今天我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探究、合作、成长——让自主学习发生。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中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非必修课程,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培养目标

通过学生选取自身生活、社会、自然、自我有关、有兴趣的课题,获得直接社会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迁移能力。关心国家社会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进取、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科学道德。

二、 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地位的变化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非常明显。学生要自主选题,自主收集资料,自主论证,自主探究,自主形成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教师从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教师集中讲解课题研究理论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适用其课题的那一部分,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课题论证时只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

三、 学习方式的变化

突破讲授式教学和学习模式,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探究,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论证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模式。

四、 研究性学习授课中的感受

我任研究性学习教师一年了,在一年中,我和学生一同成长。在这一年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一起体会成功和失败的悲欢。

1、 选题中看到学生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

高二四班邵梦菡组选取的课题是《教学楼门和学生比例关系的探密》。他们的思考来自于当时一段时间国内的学校出现了好几起的踩踏事件,面对这个踩踏事件,他们沉思了:是不是学校里的楼门、大门、教室的门,和人数有一个内在的关系。在逃生中,有限的门的宽度如何最短的时间通过最多的人。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公益问题,体现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在研究中查证了大量资料,对学校的楼门和兄弟学校的楼门做了实地测量,并且做了实验,提出科学的疏散方法,形成了一份长达三十多页的结题报告。他们组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海淀区一等奖。高二三班宋天琦组《关于北外附校高中学生对急救知识了解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个课题来自他们身边的案例,当同学突发疾病时,如何处理,学生自我的急救知识够不够缓解突发的问题。这又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问题。为了研究问题他们做了调查问卷,做了实验,经过探讨得出结论,形成结题报告。这给一些同学提了一个醒儿。该组课题荣获三等奖。高三肖然组的课题《从日本地震调查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危机意识》,他们从现实新闻出发,思考生活中的自然灾害,从而体现了危机意识,体现了社会公益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该组课题荣获二等奖。

2、 研究性学习中科学精神的体现

邵琪组的课题是《用模型证明悬空寺不落的道理》。这是一次科学实验的探究。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动手设计方案,做实验,记录数据,讨论得出结论。他们在做实验中,不怕石膏烧手,不怕实验失败,终于做出了数据,证明了悬空寺不落的原因。从中我终于明白了悬空寺不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该组课题获得二等奖。

3、 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压力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如何处理压力问题显得非常重要。苏思懿组作了《关于北外附校高中学生日常压力情况的调查报告》课题。就如何处理压力问题做了细致的研究,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各种各样解决压力的方法。在探讨过程中,他们认真计划、细心研究、大胆假设,多方寻找答案。最终完成了结题。获得区二等奖。高二二班魏仪组的课题《北外附校食堂调查结题报告》,从学校生活中与同学们联系最密切的食堂调查,做了大量的一手调查,用各种图表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并且提出建议,形成结题报告。体现了关系生活,关系社会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荣获了区二等奖。高二二班、高二一班李硕、柳文婷组《关于北外附校高一学生的视力状况和眼操情况调查》,关注了自身的健康,体现了成长中同学们开始关心生活品质了。荣获了区三等奖。

4、体现了学生思想开阔,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问题。

高二一班蒋瑷竹组《从当今青年电影选择看青年精神需求》高二四班高宇琨组《关于年轻人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及看法的调查报告》高三肖子玄组《从高中生奢侈品消费看价值观》高三王子贞组《留学的好与坏》这四组的学生已经关注到了青年精神层面和现实的需求。四组同学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高二四班赵婉彤组《北京市人民对报纸的重视程度》高二一班黄映雪组《关于快餐占据中国市场原因的调查》高三陈天倚组《关于研究小商小贩生活生存现状的报告》看到了社会中的一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大家深入思考,体现一个成长中的社会人要承担的意识,有了成人的担当。分别获得区二三等奖。

总之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讨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苦辣甘甜,看到了人生和社会中的一角冰山,获取了一部分社会直接体验,小组合作中理解了分工合作的重要,学会了选题、论题、做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中需要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让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并揉进了大家的知识体系中。这一学期开了第二个课题学生轻松的完成了课题选择和论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了开题报告。大家体验到了学习的艰辛、学习的形成、学习的快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同学态度不够端正,行动不够积极,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鸟儿的翅膀不是天生可以飞翔,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

同学们,我们是一所特色学校,你们是成长中的公民,你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在不同的时期选择出国游学。在国外的教育体制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这样的学习会给你们打下一个基础,让我们能够悉心体会学习的过程,有一个问题意识、有一个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将这些用到生活中,能够真正成长起来。同学们,你们是有智慧的,想办法发掘自身的一切潜能,让它帮助你成功,这是你们可以做到的。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这样一句话:“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希望研究性学习能够点燃你们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不断成长起来。让自主学习不断发生。

谢谢大家。

(供稿:吴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