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孙红茜:以爱为帆,规则为舵,引航成长
发布日期:2025-03-22 信息来源:
在第三十七届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评选中,北外附校孙红茜老师凭借独特的教育智慧与班级管理创新实践获此殊荣。从教十余年,她始终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在爱与规则的平衡中,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世界航行者”。
【温柔启航,在爱与规则间寻找平衡之道】
孙红茜在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上汉语课(图源:新华社)
2011年,孙红茜老师来到北外附校,成为了初中西英复语班的班主任。此前,她作为中国和哥斯达黎加建交后的首批志愿者,在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担任汉语教师。初为班主任,她怀揣着满满的耐心和爱心,以温柔的姿态走进学生们的世界。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清洁,还是创意板报制作,她都亲力亲为,像大姐姐一样,细心聆听学生们的心声,很快便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孩子王”。
孙红茜和她的第一批学生
但班级管理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小淘气”开始崭露头角,纪律问题如同潮水般涌来。面对这些状况,孙老师意识到,仅有温柔是不够的,班级管理需要规则和秩序。于是,她开始制定明确的班规,推行纪律量化评比等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在爱与规则之间寻找平衡,既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又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培养责任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又有序的学习环境。
【因材施教,助力学生跨越成长难题】
小金和同学们的毕业合影
孙红茜老师曾坚信“温柔与爱”是教育的全部答案,然而,学生小金的出现,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小金是一位来自巴西的女孩,她个性独立,语言天赋出众,英语、葡萄牙语流利,但对汉字却不太熟悉,而且不太在意规则,刚到班级时成了大家眼中的“另类”。
一次晨会,小金迟到了,她称这是巴西的“礼貌半小时”习俗。孙老师没有立刻批评她,而是敏锐地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同学们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她请小金在班里分享习俗内容,又顺势引导大家认识到校园生活需要遵守共同规则。之后,孙老师制定班级考勤制度,并让小金担任考勤员,帮助她提升自我纪律性。
不仅如此,孙老师还关注到小金在汉字书写上的困难。她设计了特别的学习计划,邀请小金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描述汉字,并在班里组织互助学习活动,让小金与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互相帮助。在孙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金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成长为班级活动的积极分子,在演讲比赛中夺冠,还担任了班干部,积极为班集体贡献力量。这场“双向奔赴”不仅解决了成长的难题,也让班级成为了更加包容互助的大家庭。
小金回到巴西后,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小金返校看望孙老师
让人欣慰的是,小金毕业后回到巴西,仍保持着对中文的热爱,每年春节都会给孙老师发来问候短信,分享自己的进步。她还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成为了班级文化和教育理念跨国界传播的最好证明。
【智慧导航,打造班级的“西班牙大帆船”】
2022年,孙红茜老师迎来了她的第三个班。这一届学生对西班牙语充满热情,基础扎实且多才多艺。为了将学生们的独特优势转化为集体力量,孙老师以“西班牙大帆船”为比喻,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这艘“大帆船”承载着团结协作、探索未知的航海精神:学生是“船员”,班委是“领航员”,班主任是“舵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共同确保船只顺利航行。在这种自治模式下,学生们学会了承担责任、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他们选定了“跨洋星舟班”为班名,班级建设也如同造船一样逐渐成型。学生们在孙老师的带领下,以班级精神为“船体”,以多元文化知识为“货舱”,以培根铸魂为“罗盘”指引,徐徐张开国际交流的“风帆”,满载梦想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跨洋星舟班”接待西班牙华苑中文学校游学团
“真正的国际视野,是扎根本土,拥抱世界。”孙红茜常这样对学生说。在重阳节时,她在班里组织了“我愿为家人做一件小事儿”的西班牙语展示活动,学生用西语表达孝道,在实践中体验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她还召开了《对比中外校园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分析中西校园生活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包容差异。作为西班牙语教师,孙红茜深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她将课堂变成文化交融的舞台,引导学生展开项目式学习,学生们分成小组,自主选题组织西班牙语文化活动。每一个活动在实施前都需要通过班会的形式展开讨论,学生们通过“集思广益——交流分享——宣讲和评议”的过程,分享学习的乐趣,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严慈相济,做静待花开的守护者】
孙红茜带的第二个班——“叭叭鼓掌班”
从“温柔的孩子王”到“严格的引航者”,孙红茜也在与学生共同成长。“孙老师,您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但三年来,您的严厉让我们感到压力。我们理解您的用心良苦,同样渴望得到您的认可和鼓励。”一位毕业生在返校时向她吐露心声,这让她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的维护,更是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触动,班主任的角色应是严慈相济的。她开始将鼓励融入日常——班级篮球赛中,她站在观众席上为运动员们摇旗呐喊;成长手册上,她一笔一划写下暖心批注,有针对性给予学生个性化成长建议;班级出现问题,她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孙红茜和孩子们的温馨瞬间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我见证了学生们从稚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的转变。在这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成长,学习如何更好地将温柔与严格相结合,如何用智慧去引导和启发。”孙红茜老师的手机里,珍藏着毕业生们从世界各地发来的祝福。昔日的少年们如帆船上的水手,带着规则意识与文化自信,驶向人生的星辰大海。而孙红茜仍坚守在三尺讲台,以爱为帆,以规则为舵,在教育的海洋中,带领一批批“世界航行者”勇敢前行。
【听他们聊聊眼中的她】
初三(8)班学生侯芸熙:
我们都亲切地叫她“Sussy”,与其说她是我们的班主任,不如说她是我们在学校的“大家长”。还记得初二运动会开幕式,为了让我在班级方阵中展现出最好的风采,孙老师毫不犹豫地拿出了珍藏多年、从西班牙购买的裙子,亲自帮我换上,并细心整理每一个细节。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更感受到她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奉献。
初三(8)班学生李佳和:
我们的孙老师是班会课的倾听者,也是成长中的对话者。在班会课上,孙老师会提出班集体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认真聆听同学们的意见,总结新规则、增加有益的活动。去年经同学提议,我们在班会课上增加了补充数学题讲解活动,由班里擅长某领域的同学搜集题目并讲解,让知识更加丰富而生动,并实现共同成长。此外,孙老师还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罗列了多种班会课的活动安排,督促我们劳逸结合。她还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成长记录本,班会课时,我们在内页写下每次考试的收获和反思,立下未来的目标。孙老师每次都会认真看完二十多本的内容,并写下肯定的话语。是她让我们越来越好,一次次进步,在坎坷中不缺乏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这些细碎的温柔像春泥,让我们这些初生的枝桠在风雨里也能安心舒展。
毕业生李思雨:
Sussy不仅是讲台上认真负责的西班牙语老师,更是温暖陪伴我们成长的知心师长。记得初二那年备考DELE时,您牺牲午休时间给我们补课,时至今日,每当看到那封证书,我还是会在恍惚间回到那间小教室,耳边响起您认真的声音。
我还记得那次被选为元旦晚会的主持人,您帮我调整礼服后端详了一番后笑着说,真好看。当时的我敏感,甚至有些自卑,是您给足了我面对观众乃至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您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上,用专业与真诚为我们织就成长的星光。
最最亲爱的Sussy,我想对您说:那些被您认真托住的忐忑瞬间,最后都变成了我们懵懂的少年时代最结实的底气,谢谢您!
毕业生赵子阅:
我眼中的Sussy是一盏明灯,把温暖照向我。记得那是一个交织着蝉鸣的夏天,刚学西语没多久的我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个又一个课间我都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然而还没等我去找老师解答疑惑,Sussy就先发现了我的反常。她在一个课间走到我旁边,语气柔和的问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迅速给我讲解了我卡住的知识点,还给我送来了小零食为我加油。Sussy不仅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给我提供帮助,更如清风一样温柔,给我鼓励。她似梨花开在我的词岸,只落一次雨便浸湿我的平仄。
中学部德育主任杨礼凡:
孙红茜老师是一名西班牙语教师,在附校担任多年班主任,也是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她在班级管理中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民主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力,带领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善于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对班级事务认真负责,关注每个学生的成。能够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
【教师简介】
孙红茜,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西班牙语教师,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曾获国家汉办优秀志愿者教师、海淀区“风采杯”外语学科论文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学科同步作业展示一等奖,海淀区“风华杯”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二等奖、最佳方略奖、最具智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