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文,兼容并蓄 ——北外附校初中英语学科建设简介

发布日期:2020-05-06 信息来源: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 students dance in a ring.

春光明媚,校园美好。让我们以外语为翼,共同领略这世间更多的风景。

一.学科简介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初中英语课程在小学英语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我校“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初中英语学科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为宗旨,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初中英语教学采用“小班化、全英文、沉浸式”的教学模式,将英语基础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学科实践课程及校内外活动交流等有机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实现小学——初中——高中的完美过渡。

二.学科教研文化

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每一位教师也是独特的,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与教师互相适应,不断契合,形成最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发生并不断深化发展的学习环境,是北外附校初中英语组的老师们进行教科研探索的主要目标。

我们的教研活动以教师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对象围绕着学生的学情包括不同班型、不同层级直至每个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资源包括体现我校外语特色的各级各类丰富的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及教师发展包括老中青、高级骨干新人等各种类型的教师,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都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研组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及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组通过集中学习、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分享交流、读书分享、听课评课、磨课说课、专家引领、论坛交流和校际合作等形式,研究教材教法,分析学情学法,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探究科学、有效的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抓好常态化教学,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为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实干型的教研团队,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工作。

三.教法、学法与评价方法

将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中各个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落地,是北外附校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我们认为教法和学法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在教师的教学中要同时探索有效的教的方式和有效的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具体做法包括:

1. 落实“教学五认真”和“学习五认真”

制定细则,严格落实教师的教学五认真和学生的学习五认真。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查学习效果;学生要认真预习,认真上课,认真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参加考试。

2. 实施“小班、分层、全英文、沉浸式”教学模式

我校初中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采取 “分层、小班”的教学模式,学生按学习能力分层,并可根据学习效果调整分层,进行走班制学习;同时课堂教学采取全英文授课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全英文、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3. 实施“话题教学”

初中英语教研组最近一期的教研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见初中英语教学已经摆脱了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而采取了“情境式”“结构化”的教学设计,以语篇为依托,围绕语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整合、补充教学资源,与学生小学阶段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构建有意义的话题、创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中来。

4.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围绕主题创设尽量真实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过程中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师还要提出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开展复述、讨论、反思、播报、采访和辩论等实践性、关联性的活动,鼓励学生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此次由于疫情而开展的远程教学过程中,英语学科开展的教学活动除了课上的听说读写、小组活动等,还包括手抄报、趣配音、思维导图、笔记分享、全民K歌、百词斩、语音采访、视频演讲等,通过口头和书面多模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化内涵、应用学习策略。

5. 强调“深度学习”

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话题情境的引导下,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教师依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发现语言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魅力,欣赏文化内涵,发展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构建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二)在评价方法上英语学科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

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我们专门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及过程性评价的优化研究”,在教研过程中,英语组不断改进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组织老师们学习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如课前2分钟新闻播报、百词竞赛、小组project、每月presentation等;同时不断优化过程性评价方案,制定了“英语学科学期成绩构成说明”, “英语学科期中/期末成绩报告单”等。

四.教研主题与主要成果

英语组近年来教研的主题主要围绕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地”这一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展开,并在此大主题下细分为“听说/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系列研究”及“教学评一体化及过程性评价的优化研究”等主题。

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教研组研发了TRUST学习圈教学模式。TRUST是学生5种学习环节的首字母组合(T-Try ,R-Read/Research, U-Use, S-Share, T-Try again)。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英语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科学组合英语教学诸要素,积极改变课程内容的呈现形态,积极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教学活动,创设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和提升。根据这一教学理念设计的一节体验式研究课《English in Mind Unit 9 Your Mind》在2019年3月北京中学举办的“外语特色课程教学研讨会”上受到了点评专家的肯定和观课教师的赞扬。

在对听说、阅读、写作等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过程中,教研组组织教师组成课题组,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三个方面的课题组都成功入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并于2019年分别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多篇相关论文和教学案例在2018年和2019年海淀区“风采杯”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奖。

五.科研课题及成果

科研课题:

1.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专项课题《在线英语阅读动机因子建模研究》的子课题:《在线英语阅读之初中校本阅读课程应用的实践研究》。

2.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3.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思维导图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合作学习策略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科研成果:

1. 《思维导图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的吴梦娟老师的论文《思维导图之一节完整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获2018北京市第六届“智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二等奖;

2. 《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的吴芳老师的论文《构建知识树,提升口语表达——利用思维导图之提升初中生口语水平方面的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二等奖;

3. 《合作学习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王珊老师的论文《浅谈思维导图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二等奖;

4. 《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张硕老师的论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8年海淀区“风采杯”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外语学科一等奖;

5. 《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赵小敏老师的教学案例《Go for it Unit 14 I remember all of you in Grade 7.》获2018年海淀区“风采杯”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外语学科一等奖;

6. 《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刘娟老师的教学案例《English in mind Unit 12 What a brave person!》获2018年海淀区“风采杯”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外语学科一等奖;

7. 刘娟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科作业设计获2019年海淀区“风采杯”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外语学科一等奖;

8. 张丽君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科作业设计获2019年海淀区“风采杯”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外语学科一等奖;

9. 刘娟老师的《外国语学校教学经验分享》发表在《英语学习》杂志20195月刊上。

六.校本课程举例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在“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我校初中英语教学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将英语基础课程与特色校本课程、学科实践课程以及交流项目课程等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北外附校特色的初中英语课程体系。目前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知识类如语音课、报刊阅读课;技能类如戏剧课、口语课;文学类如小说阅读课,文化类如英语国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拓展类如英语电影欣赏等;开展的实践和交流课程包括阅读工程、TED演讲课程、英语角、presentation、与美国姊妹校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游学综合实践课程等。学生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种途径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全方位地培养英语学科综合素养。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英语社团,创设具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语言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外语体验。如,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外语节一年一次,在附校已连续开展了16届,特别是每年的经典剧目展演和嘉年华游行,已成为附校外语节的特色品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他如spelling bee、各节日庆典、各英语类竞赛、演出等,每学年在固定的时间开展,已形成传统。英语类社团,除了经典的戏剧、演讲、歌曲、配音等“老牌”社团外,近年来新成立了英语记者团和英文绘本社等,从口语、写作、新闻和自媒体等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除以上课程外,英语教研组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拓和创新,正在筹建集全组之力的“英语+”课程,这是有别于我校“英语+复语”的横向学科发展特色的一种“英语+学科深度融合”的纵向学科发展思路。英语教师在各自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设“英语+哲学”“英语+心理学”“英语+美术”等开放课程,讲座形式以互动、交流为主,引领学生广泛讨论、深入思考,为实现学生语言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渠道,而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由学生开设英语兴趣讲座,或由师生合作形成传统。

七.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在面对新疫情“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英语线上教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17至4.12日 ,这是线上辅导的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的是话题教学,重点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和设计。自远程教学尚未开始之时,英语组全体教师便开始集思广益,思考和探讨在远程教学的模式下,如何向网课要效率? 在不上新课的前提下,怎样实现“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如何发挥我校外语特色的优势、立足全球化的格局,将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构建有意义的话题、创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素养等问题。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将“疫情专题系列学习”作为英语学科“话题教学”的起始阶段,分别开设了“新冠疫情系列教学模块之话说蝙蝠”、“Fighting spirits in photos ”、“比尔·盖茨的演讲”等一系列自制话题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上课下教学形式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拓展语言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探究未知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阶段的后期,我们还联合英语外教,录制video lessons,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贴近生活的英语学习话题资料和素材。

第二阶段——4.13至今,是线上新课阶段,重点在于如何实现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前后两个阶段间的自然“衔接”。如果说第一阶段的亮点在于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那么第二阶段则要将学生的兴趣从贴近时事、渠道丰富的学习内容转移到基础和能力并重、课型区分明显的教材中来。一方面深挖文本,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引领学生发掘语篇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继续发扬英语学习形式多样、在用中学的传统,通过课堂问答、小组活动等增强课堂师生及生生互动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加强预习学案和作业的设计,延续第一阶段线上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Dancing in all its forms cannot be excluded from the curriculum of all noble education: dancing with the feet, with ideas, with works, and ,need I add that one must also be able to dance with the pen? (Friedrich W.Nietzsche, German philosopher)

我们用外语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如尼采所说,让孩子们不仅用脚跳舞,也用思想跳舞,用笔跳舞,用言语跳舞。在最美好的时光,尽情地翱翔。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