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研】我校课题组赴海淀区教科院顺利开题
发布日期:2023-03-24 信息来源:小学部
3月23日,我校小学副校长孟娜一行五人前往海淀区教科院,参加课题《完善学生过程性评价提升教师学习指导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会。
上午的报告会一共有8个学校的课题开题,每个课题开题汇报后由专家进行点评。我校课题执行人孟娜第三位出场,从课题的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预期成果及成果形成五个部分进行汇报。无论是在问题提出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的明确,还是在文献综述的研究现状和综述总结部分的详细阐述,都展现了我校课题组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和前期的理论学习准备。报告的框架结构合理,内容逻辑性强,现场汇报清晰紧凑。
我校开题报告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肯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课题组专家在听完孟娜开题报告后,用“内容细致、全面、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等积极肯定的词汇来点评我校开题报告,并最终给予了“非常好”的全场最高评价。专家评价说:本课题的选题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同时进行研究,注重学评之间的关系,从学校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本开题报告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注意到研究是在逐步迭代和更新,报告中突出了提升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诊断、改进以及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实质上就是指学生的学习),因此,本课题团队关注了“学评融合”,关注学生“评他”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在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的同时,专家也对我校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也对本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充满了期待。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本课题的成功开题表示祝贺,全体课题组成员也为此感到欣喜鼓舞。
“双减”政策的推进及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明确将课程及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新课改的重要抓手,新课标评价改革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师的观念 、教学结构、教学模式都将发生深刻的改变。我校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以《完善学生过程性评价提升教师学习指导能力的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主题,研究初衷直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课题中教师和学生双评价主体的研究视角将填补近年来同类研究的视角盲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和本质,为人为本,以研促教,使之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亮点和最有价值的选题。
我校课题成功开题。课题执行人孟娜表示,好的开始的成功的一半,顺利开题是课题组专家对全体课题组老师科研能力的高度认可,后续的研究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出能有具体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付诸于教学实践,让学生获益,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助力。课题组之后也将会有更多跟课题相关的实践研讨活动和展示课,希望课题组内每位老师做好学习准备,积极参与和体验,珍惜每次学习机会,吸收前沿理论,用心观察思考,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供稿人:谭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