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初中·教学研究】初中历史备课组开展情景教学下的家国情怀课题系列展示课(一)

发布日期:2021-11-25 信息来源:

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本学期初中历史备课申请海淀区课题《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落实以科研促教学的实质性意义,倡导做真研究、解决真问题的科研风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深入推进课题研究,11月,历史备课组展开情境教学下的家国情怀课题系列展示课活动。

本次活动由宋阿云和张蓉蓉两位教师围绕课题。分别进行世界史《俄国的改革》中国史《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专项展示课。


宋阿云老师执教《俄国的改革》课堂授课照片

宋老师基于“俄国的改革”这一课程目标,利用图文、视频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提取信息、分析材料、讨论研究和赏析感悟等方式感受家国情怀。

就课堂活动而言,本课在课中选取了“谈谈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作为学生讨论的主题,这一设计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阐释和观点表达。例如“谈谈你对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看法”,这一设计旨在强调知识的应用。


张蓉蓉老师执教《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张老师通过图文史料研读,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等史实。分析国共合作必要性与可能性、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与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北伐胜利原因分析、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回顾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学生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培养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为使课题研究有效指导教学工作,备课组结合课题研究,设计相关的评价量表。老师们依据课程标注、教学目标以及课题研究内容,对授课老师进行专项评价。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度教研与探讨,不仅让授课教师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