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建设·文综】渊源江流寻真理 广袤天地辩思维——北外附校初中文综组学科建设简介
发布日期:2021-03-30 信息来源:
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结果实。——爱因斯坦
踏着春天的节拍,感受着初夏的阳光,迎来我们的青春岁月。带着青春的力量,也带着对自我的探索,青春该奔向何方?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北外附校与你共同放飞青春梦想。让我们走进北外附校的初中文综组。
一、 学科简介
文综组由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组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由心理、道德、法治、国情四个方面的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心理探索中润泽心灵,道德滋养中提高修养,法律辩论中明辨是非,制度文化中孕育家国情怀。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通过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部分构成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学科。
初中历史课程是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发挥历史学科人文教育功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
二、 学科教研文化
文综组是由三个学科组成的一个综合教研组,我们教研形成了以课题为载体,以课堂活动为实践,以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研模式。教研主题来自于教师一线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本着解决困惑,探索方法去研究课题;教研活动以专家引领、课堂实践探索、课例反思为主。全组老师团结协作,既发挥教师优势,又凝聚团队精神,形成了“务实、乐学、善研”的教研文化。
三、教法、学法与评价方法
1、教法:
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有关学习的研究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他强调老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原理,获得知识。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结构同化理论,则强调让学生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维国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他们共同的特征都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学习材料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有联系。我们教学就是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常言道教无定法,不同学习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辩论、情景教学法、议题教学法、学科活动探究、问题引导教学方法。
2、学法:
学法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设置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问题驱动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探究、构建知识思维导图,辩论赛、案例分析、社会观点辨析等学习方法。课堂学习过程主要采用“情境导入、问题提出、任务探究、归纳结论”四个步骤。
3、评价:
经过“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认为评价分为课前评价、课堂中评价、课后评价三个阶段,测验、提问、作品、作业等多种方式。课前评价主要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课堂中评价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以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课后评价主要是基于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一课一单元的知识掌握;作品的方式是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习过程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包括课堂纪律和参与度的评价,以及实践活动作业的评价。实践活动政治方面主要有时事播报,辩论赛,宪法演讲、模拟法庭等。历史主要有历史成语故事讲解、我家有宝等活动,地理主要带你去旅游,天文观察等。
四、 教研主题与主要成果
主题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研究》
课堂问题是贯穿课堂的一条主线,是引领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更是一节课的灵魂,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围绕如何设计出有精度、梯度的问题,我们组开展了此主题教学研究活动。
成果:
(1)问题设计流程
第一步:梳理核心知识点
第二步:选取典型、与知识点契合度搞得材料
第三步:设置问题。
(2)设置问题的原则
以研促教,在课题的引领下,多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论文在海淀区获奖,其中伊广花老师在疫情期间录制了海淀区空中课堂《依法行使权力》
主题二: 《高效复习课的设计研究》
为了复习课让学生“乐学、有效”,教研组进行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
主题三:《设计课堂学生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
成果:2019年6月6日承担了海淀区校本研修展示教研活动。
思考:政治课堂上学生课堂活动方式比较适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微型辩论、情景剧、案例分析、微型小论文、时事演讲。一节课上最好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学生活动,活动是形式,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活动后的感受与思考。
五、科研课题及成果
1、十二五区级课题:政治备课组的《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研究与分析》
案例教学是政治课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政治组老师围绕政治课上案例的选取、分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伊广花老师的《初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分析》获海定区课题论文二等奖。
2、十三五区级重点课题:
政治组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
成果:
杨晓琴老师的《初中政治学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美育探索》荣获北京中小学第十届京美杯征文一等奖。
杨晓琴老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策略的研讨》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论文三等奖。
杨晓琴老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探索》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征文三等奖。
3、十三五区级课题:
教研组课题 《初中政史地问题有效策略的研究》
初中文综组基于老师教学的需求开展了课堂上如何提出有效问题的研究。各科老师围绕如何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分别开展了研究,从问题的设计的精度、梯度到问题的反馈与评价都进行了实践、反思、总结。
何宇老师《试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法指导途经》论文荣获海淀区初中学法指导专项研究评审二等奖。
伊广花老师《通过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荣获海淀区学法指导专项研究成果三等奖。
课题的研究开展,为老师解决实践教学遇到的困惑提供了平台。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课题研究、新的困惑、新的课题,老师在不断地实践、探索、反思中前进、发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十四五课题开局之年,我组老师积极申报。目前三个备课组都申请了十四五课题。
政治备课组:初中道法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历史备课组:基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情境教学研究
地理备课组:地图册在提升学生综合思维中的应用研究
六、校本课程简介
1、学科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科特点,三个学科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即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一度的政史地生四科知识联赛,都让学生热情高涨,每次比赛后学生都意味未尽,期盼下一次比赛的到来。
政治组主要开展的学生活动:
政治课前5分钟的时事播报,即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模拟法庭是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践行了法治精神。
辩论会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真、善、美的情感。
两会小使者活动即巩固所学知识,又宣传了最新国家动态,带动了更多的人关心国家,热爱国家,落实了实践参与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宪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认同宪法、尊崇宪法和践行宪法。
历史组开展的活动:
根据不同年级开展了不同学科活动,初一通过“细说成语故事”和“我家有宝”带领学生探寻中国古代史,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初二年级通过“ 品读经典,阅读伴我成长”和“口述史—社会生活的变迁”使学生感受中国近代史的变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做到知史爱国、知史爱党。
地理组:
初一年级通过“我是小导游”活动,介绍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和谐观念。初二年级通过绘制“地图上的我”,使学生感悟地理空间,构建地理联系。
2、校本选修课
(1)认识考古学。通过讲授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简史、中国各时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及近年重要的考古发现等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考古学,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及研究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意识。
(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通过这扇窗口使学生从沿线城市的风土人情中感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差异,开拓眼界,增长见闻,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在旅游中体会中国的宏大发展战略,体会中国及世界地理之美。本课程旨在通过旅游沿线城市、国家地区的介绍,学生能从中感受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并掌握一般的地理学分析方法,从差异和共性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理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意图和目标,形成一定的大局观,做一名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的爱国好少年。
(3)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通过掌握一些生存常识及方法,能够帮助身处险境的人获得一丝生机。基于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及生存技巧的实用性,开设了野外生存这门课程。本课通过介绍户外运动出发前的准备、如何生火、如何取水、如何辨别方向、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方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野外生存的常识。在此背景下组织部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练习野外生存技巧,如如何根据需求打各式绳结、校园内寻找野菜、钻木取火、打火棒打火、用手表辨别方向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带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天文社团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天文的魅力就在于其时间、空间的跨度无出其右。本课程旨在为天文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课程中,学生能初步学习天文学的理论知识,认识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宇宙中的美丽天体和天文景观,掌握天文望远镜的操作方法。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观测联系起来,学校配备了三台北京市天文竞赛专用天文望远镜,这也使得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通过天文知识课程、天象观测、天文摄影、参加天文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自身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七、近一年的教学实绩
在过去的一年中,面对疫情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困惑和挑战,我们组老师在工作中集思广益,认真准备,积极应对,不断研讨,无论是教学论文还是学生比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杨晓琴、何宇、章继华、刘拥军几位老师的论文都分别获得海淀区的一二等奖。伊广花老师录制了海淀区空中课堂八下《依法行使权利》一课。
疫情期间学生辅导不断线,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辅导学生实践活动。其中杨梦佳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北京市第37届天文知识比赛,十余位同学荣获北京市二、三等奖,海淀区一、二、三等奖,杨梦佳老师荣获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初三(3)班胡琳同学在海淀区宪法知识演讲比赛中荣获海淀区二等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将会在“至善”的道路上一直追求!